目前分類:學前教育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星期三。

任何一個人,一生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挫折。

挫折本身並不可怕,但面對挫折的態度、反應方式因人而異,產生的結果自然也就大異其趣。

大家總說,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,但其實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,就像競逐一場場人生的馬拉松大賽,要永遠不跌倒根本不可能;如果半路上摔跤了,孩子懂得自己爬起來、願意繼續往前跑,終究能夠自我突破、跨越一層層的關卡。

養育幼兒時,我們總是強調要讓孩子有成功的經驗,讓孩子對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有興趣、有信心;但同時,我們也堅信,讓孩子嘗試錯誤是很重要的,我們希望孩子別害怕做錯,並勇於面對做得不對或不夠好,就像我們希望孩子跌倒了,不是賴在地上等待別人疼惜或扶一把,而是學會自己勇敢地爬起來一樣。

事實上,許多國內外研究已證實,從小越輸不起的孩子,長大後對失敗越沒抵抗力

2005年,一項跨國的長期追蹤研究證實,孩子6個月大跟5歲時遭受挫折的反應,可以用來預測他15歲時挫折忍受力的表現;今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所做的另一項研究,則更進一步驗證了2~4歲是幼兒挫折忍受力的發展關鍵期』。所以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,絕對不是等孩子大了、懂事了。才來準備的課題。

 

園長好~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星期三。


親友聚餐,在席上有人抱怨現在孩子愈來愈難教,個個好勝心強,不管什麼重不重要的事,只要是比賽,一輸就扁嘴哭,甚至會為了怕輸,連遊戲都不敢玩了。

 

為什麼才幼兒園的孩子對贏就有這麼大的期待,非贏不可呢?

我們的社會一向是「成者為王,敗者為寇」,對成功的人,錦上添花,對失敗的人,落井下石。當孩子看到成功者的榮耀,又親身體驗過這個榮耀時,這記憶就烙印在他腦海中,所以就要非贏不可了。

紀曉嵐在《閱微草堂筆紀》中曾告誡:「成功時不要太快意,失敗時不要太快口」,可惜大多數的人不能做到這一點,模仿又是最原始的學習,孩子從父母對別人的批評中,了解失敗者是被人看不起的,因此他會因為恐懼被父母看不起、被別人嘲笑,而不敢去嘗試沒有把握的事。

 

孩子小時候很崇拜父母,把父母當做神。

對於好勝心很強的孩子,父母不妨把自己過去的挫折講給他聽,讓他看到即使是神,也不是每次一定贏。

在生活上,對贏的褒獎和輸的貶低,不要太過分,最主要要利用球賽機會讓孩子看到今天輸球,痛不欲生,明天太陽照樣昇起,又是新的一天,又有可能翻盤,人生沒有永遠輸的事。輸贏經驗多了,孩子自然就能跳脫心魔的掌握了。

園長好~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